人类使用生物武器的历史由来已久,古代战场上,“疫病与战争”的关系对现代战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世纪以来,随着微生物学和医学等学科的长足发展,通过生物技术人为制造病菌,进而在军事上削弱并战胜敌军成为重要的战争手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日、美等国纷纷投身于生物战剂的研制和使用。当时,主要以细菌、老鼠和昆虫为传播媒介。自20世纪30年代起,日本违背国际公约,在中国东北等地组建细菌部队,针对我国平民实施大规模细菌战。
馆藏地点:特藏
索书号:K265.606/6060
《抗战时期细菌战与防疫战文献集》(下称《文献集》)分为史料丛编和调研报告两部分,立足对日本在华细菌战核心部队、重要事件及关键问题进行史实还原。史料丛编收录了中、日、俄、美等多国档案馆、图书馆馆藏资料,以多源史料构建立体证据链,系统揭露了日军细菌战全貌,涵盖大量新见档案史料。
展开剩余60%日军任意放毒瓦斯捉人民打毒药针
(《新中华报》第391期,
1937年9月14日,第1版)
研究者不仅挖掘整理了亚洲历史资料中心、日本防卫省防卫研究所等机构收藏的档案,还搜集到各类孤品文献、旧报刊及细菌战部队老兵证言。日本对华细菌战的推行者,并不仅限于臭名昭著的七三一,还包括荣一六四四、甲一八五五、波八六〇四和冈九四二〇等细菌部队。《文献集》完整披露了长期被学界忽视的荣一六四四部队在南京等地从事人体实验的暴行以及该部队与七三一部队共同发动细菌战的罪行,收录了冈九四二〇部队相关史料,揭露其在东南亚从事细菌武器研制的内幕。
近喰秀太(荣一六四四部队细菌兵器研究制造部门的一名军官)发表的《有关鼠族对于鼠疫菌的感受性》论文,就是以崇山细菌战受害者的野外试验,以及在人体中培养提取鼠疫菌“松山株”(松山,崇山的义乌方言谐音)标本,和“金华株”、“南京株”野外试验情况作为论文依据的。
细菌战和人体实验是明确的反人类罪行,严重违反了所有国际公约和人道主义原则。它们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巨大创伤至今仍未愈合。遗憾的是,日本政府至今未就细菌战罪行进行正式的国家层面的道歉和赔偿,这凸显了日本在历史清算问题上的顽固态度。
日军在长江前线施放毒气
战后,美国出于获取实验数据等目的,包庇了以七三一部队部队长石井四郎为首的战犯,使其逃脱了东京审判的制裁,导致这段历史真相曾被长期掩盖或淡化。铭记这段历史,是对遇难者和幸存者最基本的尊重,更是对人类滥用科学、践踏生命行径的深刻警醒。
供稿:古籍与地方文献中心
编辑:陈乐婷
发布于:北京市配资论坛官网登录入口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